今天東方傳奇小編為大家帶來東漢歷史的介紹,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東漢是繼西漢之后的又一個大統一王朝,從客觀上來看,東漢其實是在西漢已經完全滅亡的情況下,由劉秀等人重新打下的江山。只不過因為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而且他也曾打著“復興漢朝”的旗號籠絡人心,所以國號仍舊為“漢”,因其國都洛陽在西漢都城長安的東面,所以被后世稱為“東漢”,為區別于西漢之“前漢”,東漢也被稱為“后漢”。
東漢從公元25年劉秀稱帝到公元220年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立,在不到兩百年的時間,一共經歷了14位皇帝。一般來說,東漢的名氣遠不如西漢,大概是因為人們對劉邦比較熟悉,而對劉秀比較陌生的緣故吧。
其實東漢的歷史也是非常精彩的,今天我們就介紹一下這段歷史的大致進程。
西漢末年,王莽建立“新朝”后,一些劉姓漢朝宗室和貴族官僚相繼起兵反抗,雖然他們最終被鎮壓了下去,但國家也因此變得更加動蕩不安。再加上王莽推行的改革觸犯了很多人的既得利益,不但沒有解決西漢末年留下的各種問題,反而使這些矛盾愈演愈烈,最終導致了各地的農民起義風起云涌,其中南方的綠林軍和北方的赤眉軍是兩支比較大的起義軍隊伍。
劉秀最初只是綠林軍——也就是更始帝劉玄手中的一個普通將領,在其兄劉縯被無辜殺害后,他決定徹底脫離更始政權并自立門戶。最終劉秀憑借其手下的“云臺二十八將”統一了全國,重新恢復了漢朝的統治,使得漢朝的經濟和文化得到了復興,這段時期也被稱為“光武中興”。
劉秀去世后,他的兒子劉莊繼位,是為漢明帝。漢明帝在位時,對內注重吏治,興修水利,讓百姓得以修生養息;對外派出班超出使西域各國,設置西域都護,還將佛教引進中國。漢明帝的兒子漢章帝劉炟(dá)在位時也很好地延續了這一政策,從而造就了一個經濟繁榮、政治清明的盛世,后世稱之為“明章之治”。
年僅31歲的漢章帝去世后,其子劉肇(年僅10歲)繼位,是為漢和帝。因為漢和帝年幼,其養母竇太后臨朝稱制,這段時期竇憲(竇太后之兄)大敗北匈奴,效仿霍去病故事,在燕然山上刻石記功,被拜為大將軍,地位在“三公”之上,竇氏一門顯赫一時,同時也拉開了東漢外戚專權的大幕。
不久,漢和帝用計清除了竇氏外戚,親政后夙興夜寐,將漢朝國力帶入極盛,所以這段時期被稱為“永元之隆”。無奈漢和帝也是年僅27歲就駕崩,其出生僅100多天的兒子劉隆繼位,是為漢殤帝(皇太后鄧綏臨朝聽政)。不幸的是,這位漢殤帝在位不到一年就夭折了,鄧太后與她的哥哥鄧騭(zhì)決定迎立清河孝王劉慶的兒子——13歲的劉祜為新皇帝,是為漢安帝。
把持朝政的鄧太后去世后,鄧氏外戚也遭到了清洗,受漢安帝寵信的宦官們由此開始干政。另一方面,由于漢安帝的皇后——閻皇后多年不育,又嫉妒宮人李氏(李氏之子劉保是漢安帝獨子,因此立為太子),不但將李氏毒死,還處心積慮地要廢掉太子劉保。最終太子劉保被廢,閻皇后在漢安帝死后擁立年幼的北鄉侯劉懿為皇帝,是為東漢前少帝。
東漢前少帝在位期間,由閻氏外戚把持國政,不過僅僅7個月以后,小皇帝夭折,孫程等19位宦官發動政變,將閻氏外戚誅殺殆盡,并迎立已經被廢為濟陰王的原太子——11歲的劉保為皇帝,是為漢順帝。因為漢順帝的皇位是由這些宦官擁立的,所以他即位的第一件事,便是封將這19位宦官封侯,一時之間,宦官勢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