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
')2001年2月25日,四川金沙遺跡出土了一張特殊的金箔。那是一個圓環形的金飾,面積雖小,但上面的鏤空圖案十分精巧復雜。共有內外兩層,內層呈齒輪狀,十二條象牙狀螺旋紋理如同閃耀著金色光芒的太陽;外層圖案圍繞著內層圖案是四只長頸長腿的神鳥首足前后相接,圍著太陽逆時針方向飛行。經專家鑒定,這個金飾是商代晚期的作品,而其含金量竟高達94.2%,不得不讓人驚嘆古人冶金技術的爐火純青。
這張小小的金箔一出土,便成為了考古學者們十分珍視的文物,不僅成為了中國文化遺產標志,“太陽神鳥”的蜀繡制品還曾搭載神舟六號飛船遨游太空,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的“中國記憶——5000年文明瑰寶展”中也有它的身影。
為何這小小的太陽神鳥金箔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那精美絕倫的“太陽神鳥”圖案背后,又藏著古蜀人的什么小秘密呢?傳說在遠古時期,古蜀國有一個古老神秘的部落,名叫金沙。那里的人們過著世外桃源般的幸福生活,可忽然有一日,太陽離奇失蹤,整個部落瞬間墜入黑暗,部落的四大長老便踏上了尋找太陽的征途。第一日,他們來到森林,見到了月亮,月亮引領他們前去尋找捉走太陽的大巫師,并送給他們一個神秘的寶盒。第二日,他們來到高山之上,見到了星星,同樣的,星星贈給他們一只布袋,并囑咐要比月亮的寶盒先行打開。第三日,他們來到金沙河畔,終于見到了大巫師和被捉走的太陽,于是聽從星星的話連忙打開布袋,只見布袋中射出兩道刺眼的金光,直照得巫師睜不開眼。
長老們見狀,又打開月亮的寶盒,里面是四條金繩。長老們分別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朝巫師扔出金繩,成功將巫師牢牢捆住,動彈不得,太陽也成功得救。后來,四位長老為了防止太陽再遭不測,便化作四只金色的神鳥守護在太陽周圍,太陽也因此發出了十二道神奇的金色光芒,愈發耀眼奪目。而金沙的人們重回幸福光明,為了感謝和紀念長老們,便雕刻了“太陽神鳥”的金箔作為部落的象征,還印在許多器皿上,一直流傳至今。當然,這只是個有趣的神話故事,但古蜀人對太陽神鳥的深深信仰卻是毋庸置疑的。在《山海經》中便記載了有關“金烏負日”的傳說:“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于烏?!奔慈粘鋈章?,皆是因一只黑色的三足烏鴉負載著太陽活動的緣故,故而“金烏”也被后世作為太陽的別稱。這個神話傳說中將“烏”代表的鳥兒作為古人的精神信仰,他們認為太陽哺育世間萬物,人類的衣食住行都仰仗太陽神的恩賜,因而對鳥兒這個能夠飛上藍天、連接人間和天神的使者,萌生了忠貞不渝的崇拜和敬仰。這也是古人迷信思想、祭奉神明的一大體現。
在《淮南子》中也有古蜀人崇奉四只神鳥的記載:“有葛國,黍食,使四鳥?!薄洞蠡哪辖洝分小暗劭∑薅鸹?,生此三身之國,姚姓,黍食,使四鳥”也表明古蜀人對鳥和太陽的崇敬之心。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銅鳥、青銅神樹等文物,也很好地印證了古蜀人的“崇鳥崇日”習俗。因而金箔上“太陽神鳥”的圖案正體現了古蜀人濃厚的宗教信仰,和對生命生生不息、萬物運動規律的謳歌和贊頌。圖案的精妙堪比現代剪紙作品,它的線條流暢簡練,又極具動態之美,從完美的構圖上也展現了古蜀人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精湛的黃金制作工藝,生動地展現了遠古時期“金烏負日”的神話傳說。
對于圖案上為何是“四”只鳥、“十二”道象牙狀光芒,專家學者們認為這與時間概念有關?!八摹奔创合那锒募据喕?,“十二”則是一年十二個月周而復始。如此一來,表明了古蜀人早已掌握了自然歷法,對瞬息萬變的自然世界有了較為科學的認知和總結。故而這“太陽神鳥”又被賦予了新的色彩含義,不僅僅局限于對神的迷信,而增添了許多科學智慧。其實有許多歷史資料表明,古蜀人對天文歷法的運用也是十分熟練。他們在祈禱天神庇佑的同時,也會根據天地規律自己做出判斷和措施,譬如采用觀象授時之法來預測農事。而在歷法的使用過程中,恰恰離不開太陽和鳥,太陽是“天”的代表,古人務農“靠天吃飯”,希望風和日麗、無災無害,所以對太陽的信仰不言而喻;季節的判斷大多依靠候鳥,陸游詩中寫道“野人無歷日,鳥啼知四時”,鳥在農人心中的重要程度可見一斑。
下一篇:以文化自信書寫時代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