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
')根據我國史學家的統計,從秦始皇統一六國號稱皇帝一直到1912年清朝被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選擇退位的這2100多年左右的時間中,一共出現了大大小小495個皇帝,其中又有73人是在死后被他的后輩追封成皇帝的,例如曹丕篡漢成功之后就追封他死去的父親曹操為魏武帝這樣。
也就是說其實只有422人在生前享受過皇帝的待遇,這422人也是良莠不齊。像是漢武帝劉徹、隋文帝楊堅、唐太宗李世民等歷史上公認的明君在位的時候,整個國家都是欣欣向榮國泰民安,百姓生活快樂且富足。但是若是碰到了昏君或是暴君在位,朝廷就會被搞得烏煙瘴氣,百姓也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從歷代皇帝的謚號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來一些端倪,像是導致隋朝僅僅二世而亡的楊廣,他的謚號隋煬帝就會給人帶來非常明顯的暴君的印象,而隋煬帝的所作所為也是非常殘暴,每天只知享樂卻不將心思放在治理國家上,最后把他父親隋文帝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敗光。
根據《隋書》中有關于隋煬帝的記載,他妥妥的是我國古代史上最昏庸的君王之一,可是現在卻突然多了很多的人全力為隋煬帝洗白,過多地稱贊隋煬帝所謂的功績,絲毫不顧及真實的歷史。
那些說隋煬帝其實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人主要討論的就是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以及建立科舉制度一兩件事情上做文章。京杭運河和科舉的確是有利于國家有利于人民的人,但是要說是隋煬帝的功勞那可太抬舉他了。
首先是京杭大運河,其實在更加古老的時候就已經有先人開鑿了京杭運河,因為在古代淮河地區就是水患的多發地帶,經常有很多百姓被洪水卷走下落不明,所以早在秦漢的時候官方就已經開始挖了一些河道,讓淮河及淮河流域一些大型河流改道。而隋煬帝只是在他們的基礎上聯通了一下,而且隋煬帝最初想要開鑿京杭大運河的目的就是為了方便去富庶的江南地區尋歡作樂。
況且隋煬帝時期建造的京杭大運河的實際意義并不高,在早年還是有商人會利用京杭大運河往返,但是到了宋朝的時候京杭運河就基本荒廢。我們現在見到的大運河很大一部分都是元朝的時候改建的。根據《舊唐書》的記載,京杭運河對洪水災害的防治效果也比較有限。
第二個就是隋煬帝所創立的科舉制度??婆e制度的確為我國古代的讀書人指出了一條明路,打破了魏晉時期長期世家大族壟斷所有官職的現象,也為官府選擇人才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是科舉真的是隋煬帝發明的嗎?其實在他的父親在602年的時候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嘗試實行科舉,只是被楊廣奪位(604年)所以并沒有實施。
而且后面的科舉也是唐朝很多皇帝改良后的,和隋煬帝創立的進士科有很大的不同。隋煬帝充其量只是一個二世祖罷了。至于現在洗白隋煬帝的人,主要還是想體現他們對歷史不同的看法,用這種標新立異的方式博眼球而已。
上一篇:《軒轅劍之天之痕》在線觀看
下一篇:田連元評書《隋唐演義》打包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