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那定珠,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尼西鄉巴拉村的藏民,13歲赤腳走出大山闖蕩二十多年,事業有成后不忘家鄉父老,重返“大山”,歷經千辛萬苦,終于成功打造出AAAA級國家風景名勝區——香格里拉大峽谷??巴拉格宗景區。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徹底改變了家鄉貧窮落后、與世隔絕的面貌,他所在的村子榮獲2015年度全國文明村榮譽稱號。
藏族農民打造出國家公園
香格里拉縣巴拉村隱匿在迪慶深山峽谷深處的雪山腳下,藏語中“巴拉”意為從巴塘而來,“格宗”是指吉祥如意的地方。當地風景壯美、生態優良,可是交通閉塞,曾多年與世隔絕。
斯那定珠說,“我的家就在巴拉格宗神山下的巴拉村,一個有著美麗風景和傳說的地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感受這片凈土。”
14年前,在外打拼多年,事業正在穩步上升的斯那定珠毅然回到家鄉并注冊了巴拉格宗生態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開始為把家鄉打造成為有名的旅游景區而忙前忙后,近十多年的時間,他將自己的積蓄全部投入景區開發,這樣的舉動在旁人看來似乎太瘋狂,也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盡管一路走來遇到了無數大大小小的困難,盡管一個人承受著親人的不理解、朋友的冷嘲熱諷,盡管期間差點到了無路可走的境地,他還是沒有放棄!依舊執著的認為:家鄉的好山好水,深厚的文化底蘊做旅游項目開發一定可以幫助鄉親們脫貧致富,這才是他三十歲以后最渴望實現的夢想。艱難的開發幾乎“榨干”了他奮斗幾十年積累下來的積蓄,在資金最困難的時候,他甚至不顧家人強烈反對變賣了縣城里的門店、房子。所幸2009年9月9日景區正式對外試營業,現在景區修建了民族風格的游客接待中心,修通了公路,疏浚了峽谷中的河道,打造出5公里高原峽谷漂流、峽谷觀光棧道等。
經多年的努力,巴拉格宗旅游景區完成了香格里拉大峽谷??巴拉格宗總體規劃,并于2009年4月26日世界旅游精英博鰲峰會組委會上授予“國際王牌旅游景區”榮譽,2009年12月28日全國旅游局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011年4月12日經香格里拉縣政府批準在景區掛牌成立了“三江并流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紅山景區巴拉格宗管理處”,標志著巴拉格宗景區又擁有了“世界自然遺產”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兩大國際知名品牌。
徹底改變家鄉落后面貌
巴拉村曾長期與世隔絕,村民生活貧困,翻山越嶺要4天才到達鄉政府所在的公路邊,貧困、落后、封閉成了當時巴拉村的真實寫照,不少村民陸續遷走。家鄉通公路、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成了斯那定珠兒時的夢想。
斯那定珠20多年的打拼積攢下了一筆可觀的財富,本可以在城里過著衣食無憂的富裕生活,可每每想到峽谷里的家鄉人依然貧困,他的心如刀割一般。致富后的他決心幫助家鄉人擺脫貧困。在他頑強拼搏和努力下,2008年初隱匿“世外”的巴拉村實現通路、通電、通電話。隨著公路的修通,巴拉村民的生活徹底改變,村民的年收入從每戶兩三千元躍升到上萬元。在斯那定珠的資助下,巴拉村家家住上了寬敞、明亮的藏房,有了汽車,安裝了IPTV電視、網絡、固定電話,極大改善了當地村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面貌。
打造和諧的“香格里拉”
“一座千年的雪山,一份虞城的信念,在永不停的腳印中,把夢想慢慢實現。”以巴拉格宗風光和文化為主題的歌曲《回歸巴拉格宗》《相約巴拉格宗》深受藏區人民的喜愛。
在景區初具雛形之后,斯那定珠從2011年起開始與云南文投集團合作,在保護自然遺產的前提下,進一步開發旅游文化資源,逐步實現景區轉型升級,走文化和旅游相融合的路子。
“鄉親們收入增加了,一心一意謀發展,社會就會更加和諧穩定。”他對員工們說:“目前,我要做的就是更好地與文投集團合作,齊心協力保護好巴拉格宗的生態環境,繼續傳承并充分挖掘家鄉的遷徙文化、佛塔文化、音樂文化和生態文化內涵,讓家鄉真正成為國內外游客向往的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相處的地方。”對于未來的發展,斯那定珠有著更大的夢想:“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我要把巴拉格宗打造成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讓其成為更多人心目中和諧美麗的香格里拉,wwwbjfhy56.com,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面對災難,勇顯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