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為何極力貶低姜維?姜維的實力究竟如何?感興趣的小伙伴快來看看吧。
姜維受諸葛亮的悉心培養,是蜀漢后期最重要的將領。從曹魏邊疆地區一名基層官吏成長為蜀漢的大將軍,姜維的一生充滿了傳奇。明代大學者李贄稱其為“又一孔明”,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里盛贊:“天水夸英俊,涼州產異才。系從尚父出,術奉武侯來。大膽應無懼,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漢將有余哀?!?/p>
然而《三國志》對姜維的評價頗低,認為:“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老子有云:‘治大國者猶烹小鮮’況于區區蕞爾,而可屢擾乎哉?!薄度龂尽穼⒔S與蔣琬、費祎合為一傳,對于前二人尚多有褒獎之詞,如說蔣琬“整有威重”,說費祎“寬濟而博愛”,唯獨評論姜維幾乎無一句好話。
《三國志》竭力貶低姜維,主是在三個方面:一是“粗有文武”,有一些軍事才能,但是太“粗”,用這個去說一般將領倒也沒什么,但姜維是蜀漢的大將軍,這個“粗”與其身份形成反差,等于他才不堪用;二是“玩眾黷旅”,意思是輕率地濫用武力,這個“玩眾”,是說把百姓玩于股掌之上,比窮兵黷武還嚴重;三是“明斷不周”,也就是對大勢缺乏正確判斷,考慮問題不周全,以致身敗。
《三國志》評價蜀漢陣營眾人物,基本還是公允的,即便那些有“污點”的人也較少惡語攻擊,如稱彭羕、廖立“以才拔進”,李嚴“以干局達”,魏延“以勇略任”,楊儀“以當官顯”,劉琰“并咸貴重”,但似乎對姜維刻意惡評,將姜維幾乎推上蜀漢“反面人物榜”的第一名。與此同時,諸葛亮對姜維的評價卻極高,認為姜維“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又稱贊其“甚敏于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將姜維稱為“涼州上士也”。是《三國志》對姜維的評價有失公允?還是諸葛亮看人不準呢?
一、說姜維軍事才能一般,這一點有失公允
如果說蔣琬是諸葛亮生前指定的政治上的接班人,姜維就是諸葛亮軍事上的接班人,諸葛亮對姜維的軍事才能評價很高。當然,那時候姜維在軍事上還沒有太大作為,諸葛亮的評價也許缺乏說服力。
諸葛亮、蔣琬、費祎先后死去,姜維開始以大將軍的身份負責全國軍事,他一貫執行諸葛亮遺志,立志北伐。以往有姜維“九伐中原”的說法,認為姜維主持的北伐共有9次,但嚴格說起來,加上之前在蔣琬、費祎主持下對曹魏方面的軍事行動,姜維參與和指揮的北伐共有11次之多。
這11次北伐,分別是:第一次,蜀漢延熙元年(238)姜維兵出隴右,在南安郡與魏軍相持不下;第二次,蜀漢延熙七年(244)曹爽征漢中,姜維和費祎出兵興勢,與王平一起大敗曹爽;第三次,蜀漢延熙十年(247)姜維兵出隴西,與魏將郭淮、夏侯霸戰于洮西;第四次,蜀漢延熙十二年(249)姜維再出隴西,以廖化為先鋒,與曹魏多名將領在隴西展開會戰,雙方互有勝負;第五次,蜀漢延熙十三年(250)姜維以羌人和胡人為輔助,與魏將郭淮戰于洮西,雙方打成平手。
第六次,蜀漢延熙十六年(253)姜維出兵包圍南安,糧盡而退;第七次,蜀漢延熙十七年(254)姜維出兵隴西的狄道,斬魏將徐質;第八次,蜀漢延熙十八年(255)姜維率夏侯霸等兵出狄道,在洮西大破魏將王經,后魏將陳泰派兵前來解圍;第九次,蜀漢延熙十九年(256)姜維再次出兵隴西,蜀將胡濟進兵遲緩,蜀軍被魏將鄧艾擊破于段谷;第十次,蜀漢延熙二十年(257)曹魏發生諸葛誕之叛,姜維趁機出兵秦川,魏軍堅守不戰,至次年蜀兵撤退;第十一次,蜀漢景耀五年(262)姜維出兵與魏將鄧艾戰于侯和,蜀軍為鄧艾所破,撤往沓中。
這11次北伐有勝有敗,具體戰績是:大勝2次,小勝3次,相拒不克4次,小敗1次,大敗1次。從勝敗對比看,勝仗多于敗仗,這個結果好于諸葛亮北伐。從對手情況看,無論郭淮還是鐘會都是曹魏當時最頂尖的將領,姜維略勝對手,說明他的軍事才能是不容置疑的。
二、說姜維窮兵黷武,這一點沒有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