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校校長沙龍”于2022年5月下旬開始,定期以線上形式邀請部分海外華校校長,就師資培養、教材電子化、招生運營、政策環境等相關問題,開展交流與討論。本期議題為“問題與建議:華文教材的本土化和適應性”——
1.為使華文教材更好地適應本地學生,目前學校的具體做法、遇到的問題及需求
2.當前使用的教材有哪些不適應當地的問題,以及改進教材編寫的相關建議
3.為提高適應性,其它語種教材的做法及對中文教學的借鑒
該活動由中國僑網、中國華文教育網主辦,以下為德國斯圖加特漢語學校校長陳薇的發言內容:
學校已建校25年,是一所公益的學校,在課堂教學經驗的積累中對教材進行了長期的實踐。從1997年到現在,zbpshg.com,我們的主線教材是暨南大學的《中文》教材。在此感謝國僑辦給予華文教育的極大支持,多年來我們為有海外兒童中文教材感到欣慰。從老師對中文教材的教學反饋來看,暨南大學的《中文》教材對非母語的兒童及漢語語言環境較弱的華裔兒童學習中文比較合適。其特點是學習入門容易,課文詞匯簡單易懂,有配套的練習冊和教師手冊,教師備課比較容易,學生完成作業也基本沒有難度。但是《中文》教材對中高年級在詞匯和語文內容的豐富上還有些欠缺,語言的美感和內容吸引力不夠。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和調整后,基本能達到教學的目的。暨南大學的新版中文教材正在適應階段,我們希望能夠看到更好的、更適合海外兒童的教材推出。
世界經濟發展得很快,對華文教學有新的要求,特別是近年來入學的華裔兒童,整體漢語水平逐漸提高。教材也被提到普遍的討論中。經過摸索和實踐,我們從2017年開始,除了暨南大學《中文》教材外,同時也采用了國內的人教版《語文》教材,給不同要求的學生家庭有選擇的機會,以適合本土的教學需要。國內《語文》教材很成熟、系統性強、教學大綱清楚、課文優美、傳統的修辭手法和詞匯美感強、知識量大。還有大量的課件資源和閱讀內容,與漢語環境較好的海外華裔學生相對合適。他們的接受能力強、潛在的接受能力也很大,需要給他們創造中文提高的機會。但是從另一方面講,海外華校有學時數的限制,對《語文》教材課文需要精簡和攝取,才能完成教材內容和學生年齡匹配的進度。老師掌握起來也比較難,understandinganalytics.com,這對老師有比較高的要求,也需要老師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備課。同時對學生家長的配合度及學生識字量也有較高的要求。
從暨南大學《中文》教材和國內《語文》教材來看,兩種教材各有針對性。因海外兒童的中文水平差異,不好籠統地說哪種教材比哪種教材更好。因為教學的學生對象不同,家庭對中文的要求也不同。無論如何,一種教材都難以滿足所有的海外兒童。根據對全德中文學校聯合總會中30所學校的了解,已有部分學校采用了國內《語文》教材。就中文在海外發展的趨勢來看,海外華校對國內語文教材的需求量在增加。
目前華校在期待暨南大學新版中文教材出版的同時,海外華校如何方便地得到國內的教材,如何建立一個獲取國內教材暢通的渠道,希望能夠得到某種程度的解決。另外還有一個想法,是否能在國內《語文》教材的基礎上,也編寫比較合適現在海外兒童的教材??傊?,從中文在國際上的發展來思考,良好的教材是華文教育的重中之重。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系。